体制内的基层干部,其实都想躺平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基层,是最容易出躺平式干部的地方。任何在体制内工作的,就没有不想躺平的人。但是,整治躺平式干部的声音,声势浩大。开会点名、集中谈话、下发名单、公示整改、定期检查。对于躺平式干部,上面一声令下,下面的基层单位就都得交上一份“合格”的作业。
抓躺平式干部的标准是什么?其实很简单,就看平时。平时是谁最喜欢得罪领导,又是谁最不合群,或者谁不配合领导工作。这些“顽固”分子,就是抓典型的首要目标人群。而那些真正躺平的人呢?对不起,领导才是最热衷躺平的那个人,难道你要整治领导吗?整治走的都是形式流程,名单填的都是人情世故。
很多时候,基层交上去的作业,不是真的看有没有躺平式干部,而是要想办法“凑人头”交任务。这才是基层最常见的操作,因为不管单位里有没有躺平式干部,完成任务才是重中之重。所以不管单位里有没有躺平的人,都得拉几个壮丁出来顶数。而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是什么?早上九点上班,泡个茶、聊会儿就十点了,再摸会儿鱼就十一点准备下班;下午三点准时上班,扫个地、喝个茶,跟乡亲们唠唠嗑,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,又到了下班的点。
基层一天的工作,几乎没有什么工作量。所以,又何来躺平式干部一说?体制内的基层干部,其实人人都在躺平。或者应该这么说,基层干部,你想努力都没地方内卷。因为基层的工作量,来来去去就是村里的那点事,工作量能有多大?工作量最大的时候,可能就是整治各项工作的时候,需要整理出文件和表格,登记在册,做好备份。但是这些工作,本来就是体制内工作者日常里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之一。只要是正儿八经考进体制内的公务员,一个基层村委的工作体量,压力其实还不如写论文。
试问现在的大学生,哪个没被论文给折磨过?当牛马的苦难和觉悟,早就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。现在的年轻人看得也很透彻,进入体制内基层工作,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当牛马。只不过,在基层当小牛马,总比进大厂当大牛马,要好得多。
躺平,才是基层的常态。整治躺平式干部,放在基层,本身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。大家都想躺平,你这给基层来个整治躺平式干部,谁又乐意呢?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真正的根源,在于制度。不是人出了问题,而是被制度逼出来的。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也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躺平。但是在现在的体制内系统里,责任是下放的,任务是定死了的,时间也是卡死的。
形式主义就必然存在,所谓的整治躺平式干部,其实就是形式主义本身。我们回到整治本身,目的是什么?应该是让基层干部干实事,解决问题,服务群众。但现实呢?不是让你出问题就整治,就填表格,就开会念稿,就围着领导转的。群众的事情没解决好,一个整治任务下来,基层倒是先被折腾得够呛。一
些本来就没想着躺平的,也都跟着一起躺平了。于是,现在的体制内基层干部,现状就变成了大家都想躺平。如此一来,倒不如直接双眼一闭,啥也别想,跟着躺平就完事了。